首页

舔鞋女女

时间:2025-05-22 16:39:56 作者:危险!车里这根线,快拔掉! 浏览量:82830

  中新社上海10月15日电 题:台青邱庆龄“追风”直播带货:在大陆可以尽情挥洒才能

  中新社记者 缪璐

  从就业创业,到成家立业,此前已是台湾综艺节目总导演的邱庆龄(艺名“阿乐”),跨越海峡来到大陆,在这里开创更为精彩的人生。

  阿乐来自台湾屏东,因大陆一档综艺节目,他决心辞职来大陆看看。阿乐至今仍记得,初看那场综艺节目时带给他的震撼,“新颖的节目形式,庞大的制作团队、先进的制作设备、充裕的资金支持、令人惊叹的收视规模……这些都让我叹为观止。”

  充分了解大陆综艺市场后,阿乐将“登陆”第一站选在湖南,随后又落脚福建、浙江等地。《快乐男声》《来吧冠军》《向往的生活》《青春旅社》,这些在大陆拥有不错收视率的选秀类、美食类、体育类综艺节目和真人秀,背后都闪现着阿乐的身影。

9月6日,“登陆”台青邱庆龄(左)向年轻人亲授直播“秘笈”。 中新社记者 汤彦俊 摄

  2020年的新冠疫情打乱了阿乐原本的计划,也让他开启了自己的另一条赛道——直播。阿乐参与筹划的大型健康竞技成长真人秀《肌战》全球海选因疫情被迫搁置,很快他就找到变通之法:改道“线上”。他与大陆传媒机构联手策划“宅家运动会”,邀请30多位艺人带着家人、宠物上线,通过“云喊话”方式邀请好友一起挑战6项居家运动。

  制作费减半,收视率却大幅上升。出乎意料的效果让阿乐感受到“线上”的魅力,也让嗅觉敏锐的他发现了更大机会。随后,阿乐从上海来到福建,参加2022电商主播大赛的总决赛,获得了两岸(平潭)赛区冠军。这次大赛也让阿乐对大陆直播市场有了更深的感触,“大陆直播带货拥有十分强劲的动力。”

  转道直播行业,拥有流量的同时,阿乐也曾被昔日同行质疑,为什么要干直播?直播带货没有什么专业性可言。但经过几年不断“试水”,及与直播电商达人合作,阿乐不断坚信,直播是一件非常专业的事情,“其实它就像一个综艺节目,灯光、舞美、运营、选品、配乐、播出,都是很讲究的,就我来看,直播与综艺节目等级是一样的。”

9月6日,邱庆龄(右)带领台湾青年陈立晴体验直播带货。 中新社记者 汤彦俊 摄

  在直播带货领域,除了各大品牌的商务推广,阿乐还帮助疫情下各地滞销的农产品亮相直播间,为农民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辅导农民了解新媒体直播带货趋势。他还扶持渴望通过直播创业的年轻人,特别是为有志来大陆发展的台湾青年提供筑梦舞台。阿乐表示,通过在电商领域的磨练,让他逐渐跳出综艺导演的角色,开始接触更多行业,视野和资源积累扩展了很多。

  在大陆独自闯荡多年后,阿乐在福建遇见了心仪的女孩,并步入婚姻殿堂。去年中秋节,阿乐到广东梅州寻根谒祖,与梅州蕉岭家族宗亲相认,从台湾带来的族谱也在大陆族谱中得到接续。

  阿乐回忆起相认时的画面,不由红了眼眶,“毕竟是第一次回梅州,我内心其实很忐忑,但一到那里,听到他们用熟悉的客家乡音叫我‘庆龄’,和我台湾家人的乡音几乎一模一样,这让我感觉很亲切。”

  此外,阿乐还参与了“跟着诗词趴趴走 两岸博主长江游”活动,在诗词指引下,他从重庆顺江而下,游铜梁安居古镇,赏瞿塘峡美景,观夔门雄风,登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感受长江壮美的同时,也亲身体悟中华文化魅力。

  基于这些经历,阿乐说:“在大陆这个大舞台上,台青可以尽情挥洒自己的才能。大陆的机会多,竞争也激烈,所以台青要把握机遇,来大陆看一看,你就知道这里的世界有多精彩。”(完)

【编辑:陈海峰】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万千气象看中国 | 新质生产力,正发力!

当天,加快提高华锡有色特色金属产业核心竞争力建设一流企业三年行动动员大会在南宁举行,推动《关于支持华锡加快提高特色金属产业竞争力建设一流企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方案》)落地落实,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开启有色锡、锑、铟特色金属全产业链“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新征程,推动广西有色金属产业转型升级。

贵州“村超”迎来首支非洲足球队

商王武丁有三个配偶:妣戊、妣辛和妣癸。戊、辛、癸是她们的庙号。那座著名的司母戊鼎,年代与武丁同时,说明母戊就是妣戊。而妇好墓里出的鼎叫司母辛鼎,证明妇好就是妣辛。

据介绍,南宁市殡葬服务管理处还推出了网络祭扫、代客祭扫、远程告别等在线服务项目。南宁市殡葬服务管理处主任胡鑫宁称,近年来,在线服务项目的需求量逐年增多。“代替传统的烧香、烧纸钱和蜡烛等,这类便捷、时尚、环保的服务受到年轻人的欢迎。”(完)

中国或支持特斯拉测试“无人驾驶出租”

三、加大对相关地区人道主义援助,改善人道主义状况,防止出现更大规模的人道主义危机。冲突当事方应避免袭击平民和民用设施,保护妇女、儿童等冲突受害者,尊重战俘基本权利。支持冲突当事方交换战俘。

王毅会见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

北京2月20日电 (记者 陈杭)记者20日从北京市统计局获悉,截至2023年底,北京城市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100家。创新投入持续加大,2023年1-11月,规模以上大中型重点企业研究开发费用为24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26.9%。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