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恋女王脚视频

时间:2025-05-22 18:49:01 作者:《2025产业营商环境案例分析报告》发布 东部地区持续引领产业营商环境建设新方向 浏览量:82107

  中新社台北9月16日电 题:中秋烤肉,宝岛过节的仪式感

  中新社记者 陈小愿

  架起烤炉,点着木炭,摆上鸡翅,刷上酱料……随着油汁滴入炭里,火越烧越旺,肉香扑鼻而来。中秋节前的周六傍晚,天空飘着小雨,但仍有不少人来到台北大佳河滨公园烤肉。

  “中秋就是要烤肉。”带着妻子和孩子前来烤肉的台北市民王先生对中新社记者说,过节就是要团聚,一家人烤肉很热闹。

9月14日,市民在台北大佳河滨公园烤肉。 中新社记者 陈小愿 摄

  中秋烤肉是宝岛较具特色的节日活动,台湾人力资源机构yes123求职网近日发布的调查显示,85.2%的受访者称中秋节有烤肉习惯。

  对于中秋烤肉的盛行,有人认为与1986年酱油商家推出“一家烤肉万家香”广告有关;也有人分析,新竹原是烤炉制造重镇,20世纪80年代初因外销不景气转为内销,在中秋节推出特价设备,带动烤肉风气。

  不过,有学者指出,1973年的台湾《经济日报》就已提到,“9月11日中秋节当晚,在梦梦谷的野宴赏月会,是以吃烤肉营火会赏月为主要活动……”

  在台湾中华翰维文化推广协会理事长陈春霖的记忆中,中秋烤肉正是20世纪70年代流行起来的。他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当时台湾经济趋于稳定,民众消费能力提高,烤肉作为新兴的娱乐活动,逐渐受到人们欢迎。

  陈春霖说,三五好友边烤肉边交流生活工作点滴,不失为一种乐趣;而村里长组织的集中烤肉,还有助于增进邻里情谊。

  烤肉通常在中秋节前的周末就开始。记者近日在大佳河滨公园等烤肉区看到,烤肉并不限于肉类,草虾、生蚝、秋刀鱼,青椒、茄子、杏鲍菇,各种水产蔬菜亦受民众欢迎。

  前来烤肉的,有一家三代人,有三五成群的年轻人,还有情侣。年轻父母烤肉时,孩子们在旁边协助或嬉戏;年轻人聚集的烤肉摊,则不时传出欢声笑语。

近日,台北一家超市内,顾客在挑选烤肉设备。 中新社记者 陈小愿 摄

  台湾传统伦理文化发展协会理事长陈孝忠日前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秋烤肉是台湾民众生活日趋多元化的产物,也是社区凝聚民心的重要活动。

  他所在的高雄瑞市社区,去年中秋节邀请居民烤肉时,还布置音响设备供唱歌娱乐,并安排抽奖,增添节庆气氛。

  陈孝忠表示,早年居民在院子、阳台或家门口烤肉,“一家烤肉万家香”。如今,考虑安全等因素,台北、新北等县市规定部分河滨公园为户外合法烤肉区。

  不过,有网友在社交平台表示,近年中秋天气炎热,户外烤肉又要收拾东西,相约公园烤肉的人似乎没早年多了。

  记者在台北多家超市看到,除烤肉架等传统户外烤具外,室内电烤盘种类也不少。此外,各商圈的烤肉店也越来越多。

近日,台北市一家烤肉店打出中秋节广告,吸引不少顾客。 中新社记者 陈小愿 摄

  据了解,如今不少人选择在家烤肉,或到店里大快朵颐。这既方便收拾、可享用空调,又可减少烟尘污染、避免蚊虫叮咬。

  商家也纷纷把握中秋烤肉商机。盛产蚵仔(海蛎)的嘉义县东石乡,近日推出“烤蚵吃到饱”活动;而作为泰国虾养殖重镇,屏东潮州镇14日举办“中秋神虾大会烤”。

  但随着健康、环保理念的推广,反思中秋烤肉文化的声音也不时出现。已有县市呼吁市民中秋不烤肉,改以低碳烹饪代替,或到户外赏月、吃月饼及柚子。

  陈春霖认为,文化是动态发展的,民俗出现新元素很正常,节庆的意义还在。正如中秋烤肉盛行后,吃月饼和柚子、赏月等传统习俗并未消失,年轻人也会了解这个节日的起源及团聚的意义。

  “烤肉是过节的一种仪式。通过仪式感,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也会不断深化。”陈春霖说。(完)

【编辑:刘欢】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9部新片定档“五一” 预售票房已破5700万元

9月30日,随着一列满载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的中欧班列从阿拉山口站驶出,开往波兰马拉舍维奇。今年阿拉山口铁路口岸通行中欧(中亚)班列数量达到5802列,同比增长15.7%。

四川石棉拍到野生大熊猫雪地里“谈恋爱”

渣打中国副行长洪军表示,通过此次项目,高校学生提升了就业和创业能力,增强了就业和创业信心。希望青年朋友们持续挖掘潜力,积极主动地为就业创业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中国或支持特斯拉测试“无人驾驶出租”

此外,马面裙也逐步走向海外。李字雷告诉记者,陆续已有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的顾客上门咨询。良好的发展态势,让许多厂商对马面裙市场持乐观态度。在张明强看来,未来三到五年,马面裙的热度会越来越高,市场会更加活跃。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中国将成立全球安全倡议研究中心

2023年10月,在民建中央社会服务部的指导和协调下,民建贵州省委与民建北京市委、民建浙江省委共同在毕节市开展民建会员企业“产业帮扶毕节行”活动,召开民建中央“地域+领域”产业帮扶京浙黔企业家毕节行座谈会暨招商推介会,近百名企业家走进七星关区、织金县、黔西市,带来教育、产业帮扶项目价值400余万元,产业项目签约金额1亿余元。

广东启动2024年森林防灭火宣传月活动

第三,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资金和技术是关键支撑。2016年以来,中国提供并动员项目资金超过1770亿元人民币,有力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我们呼吁发达国家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支持和技术转让,期待这次大会达成更有力度的新资金目标,为下阶段全球气候行动提供信心和保障。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