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sm交友网站

时间:2025-05-22 15:49:18 作者:新西兰市长12次访华感受中国巨变 :“以心相交”的民间力量是两国友谊密码 浏览量:23376

  中新网济南2月24日电 题:中国留学生“花式”推介中华传统文化

  作者 王采怡

  一曲悠扬的二胡乐声毕,人群中响起阵阵掌声……近日,山东潍坊留学生郑晓慧多次在意大利米兰街头,身穿汉服,用一把二胡演奏《新春序曲》《喜洋洋》等中国经典春节乐曲,与来往行人一同分享新春的喜悦。

  “路演时,经常有外国人问‘这是什么乐器’,我都会告诉他们‘这是中国传统乐器二胡’。”在郑晓慧看来,音乐作为一种全球性语言,具有跨文化沟通功能。二胡的琴弦不仅能缓解海外游子的思乡心绪,还增进了外国友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郑晓慧在意大利米兰街头演奏二胡乐曲。受访者供图

  郑晓慧告诉记者,她还在短视频平台开设个人账号,让越来越多的海外友人接触、了解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互联网像蒲公英的种子,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到更远的地方。”

  同郑晓慧一样,很多中国留学生正在异国他乡通过不同方式传播传统文化。他们走上街头表演舞蹈、武术、民乐,与外国友人分享中国美食、科普中医知识,化身“代言人”,“花式”推介传统文化。

  牛羊肉卷、娃娃菜、油豆皮……在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一间留学生公寓里,“00后”天津姑娘张妙心邀请韩国和中国台湾的室友一起准备各类食材,在一顿热气腾腾的火锅里感受“舌尖上”的中国味道。

张妙心烹饪的中餐美食。受访者供图

  春节期间,张妙心还制作了炸春卷、糖醋排骨、地锅鸡等美食招待异国朋友。“很多外国人惊讶于中餐的种类如此丰富,品尝味道后更是赞口不绝。我觉得借饮食对外传播中国文化是一个非常可行的途径,越来越多外国人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了解中国文化。”

  与此同时,中国留学生们也热衷于邀请外国朋友参与当地举办的传统文化活动,沉浸式地领略中华文化魅力。

  来自山东淄博的周春兰是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在爱尔兰留学期间活跃在各种传播中国文化的活动中。“春节期间,我担任全爱学联春晚主持人,邀请波兰室友现场观看节目;参加都柏林市政府支持的华人春节庆典活动,报名做包饺子志愿者;我还邀请乌干达、伊朗、马来西亚等国家的朋友参加都柏林大学孔子学院举办的关于中医、汉字的英文讲座,品尝中餐。希望外国友人近距离、深刻地感受我们民族文化的独特价值。”

  在周春兰看来,大使馆等官方机构是助推传统文化“出海”的重要力量,同时,越来越多海外华人成立的民间组织也在自觉主动地传播中华文化,这两种力量都为外国人打开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希望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不光在形式氛围上吸引外国人的目光,更能在思想精髓上激发他们更强烈的学习兴趣。世界一家,无问西东;天下大同,美美与共。”

周春兰在华人春节庆典活动中担任包饺子志愿者。受访者供图

  “文化传播是由表及里的过程,海外友人只有了解中国人的‘衣食住行’,才有可能更深入了解中国的学术和思想。无论是日常化的传播还是各种文化活动,都要兼具形式与内容,让外国友人喜闻乐见。”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杨朝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杨朝明认为,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乐于向世界“秀”出中华文化。“未来,我们要继续弘扬传统文化,同时,也要提升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完)

【编辑:钱姣姣】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海南:多民族小伙“同舟共济”备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据了解,近日北京链家已启动2024年春季校园招聘,重点面向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地区的63所高校吸纳人才,将开展350场双选会和宣讲会。

越南学者:中国推进绿色经济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可令各国受益 | 世界观

今年1月,现于东北生活的台湾“00后”女生钟品荞多了一个新身份,她在抖音账号“台湾小荞妹吖”自豪宣布“正式担任沈阳文化旅游宣传大使”。她喜爱东北的风土人情,“我在这里的幸福感和归属感都很高,虽然冬季很冷,但心里总是很温暖”。

石头科技升级经营思路,以长期主义布局新十年

啫啫肥肠,初闻此肴,或觉其食材寻常,然一经砂煲烹制,却能化平凡为神奇。肥肠在砂煲内与高温共舞,油脂在热力的作用下渐渐渗出,表皮微微焦香,内部却依旧软糯弹牙,口感丰富得令人惊叹。搭配上特制的酱料与配菜,每一口都能感受到浓郁醇厚的香味在口腔中肆意弥漫。

2023梅州马拉松赛开跑 海内外近两万名选手“世界客都”竞速

2022年11月,茶山举办二十大精神莞邑百姓宣讲暨“开放麦”分享交流活动,“镇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镇委宣讲团宣讲员、住建局办事员”胡素婷表示:

澳门前三季度入境旅客超2500万人次

班玛更珠,又名严永山,藏族,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2008年入职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藏学》杂志社,担任《中国藏学》汉文版编辑。2012年,调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从事西藏历史和藏族文化研究工作。先后参与完成《西藏通史》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多次承担社会调研和涉藏外宣工作,在国内相关学术期刊上用藏、汉双语单独发表学术论文、译文、综述、文章近百篇。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