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蕾拉女王

时间:2025-05-22 18:16:43 作者:首届夏衍电影编剧周 “夏衍杯”优秀电影剧本评选结果揭晓 浏览量:32393

  央视网消息:巡天望远镜让我们更好地看清宇宙,而卫星遥感技术则能让地球人更好地看清自己。今天(9月17日)12时1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九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488次飞行。

  数百颗在轨遥感卫星守护“美丽中国”

  卫星遥感技术以卫星为平台,搭载多种传感器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以获取地面的水、植物、土地、大气等一系列生态环境状况。

  近几年,通过卫星遥感技术,我们可以从太空的视角越来越多地欣赏到地球的各种美景,在这背后是我国遥感卫星陆续实现了多项突破。中国国家航天局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在轨稳定运行的300千克以上的卫星有300余颗,居世界第二位。在轨遥感卫星200余颗,实现了16米分辨率卫星数据1天全球覆盖。

  我国北斗基站首次在西沙海域投入使用

  国产高分卫星的“眼睛”可以为船舶指明方向。近日,我国西沙北礁灯塔和浪花礁灯塔完成了北斗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岸基基站的新建工作。两座北斗基站首次在西沙海域正式投入使用,解决了我国船舶自动识别岸基系统在该海域的覆盖盲区问题。

  据了解,两座基站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定位系统,基站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数据均接入我国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岸基系统,使用北斗卫星通信技术进行数据传输。为三沙船舶航行监管、岛礁生态保护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撑,为南海船舶航行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导助航服务。

  深空探测公布新规划 探月探日再进一步

  从仰望到追逐,从理想到现实,一个又一个中国印记留在星辰大海。未来,中国航天人的目标还要聚焦深空。

  近日,第十届航天技术创新国际会议正在上海举行,航天专家表示,2026年即将发射“羲和二号”探日卫星,计划开启我国太阳立体探测时代,发射后将探索太阳活动区磁场的起源、演化和研究太阳爆发对地球的影响。

  除了对太阳的探索之外,我国探月工程也在稳步推进中。今年,我国宣布中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已启动实施,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科学探索,未来中国人建设的月球科研站、能长期驻留的月球基地,都值得我们期待。 【编辑:付子豪】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炒作中国人对核污水“忘性大”,日本在害怕什么?

在旧改过程中,拆迁权益的明确归属是居民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然而,由于拆迁协议尚未签订或旧改项目仍处于规划阶段,拆迁权益的分配往往存在不确定性。遗产管理同样是旧改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在拆迁权益分配复杂或继承人较多且分散的情况下,遗产管理往往成为一大难题。

茅台集团大消息!将迎来首位女性总经理!

特药保障更全面。特药清单紧密衔接国家医保目录,及时予以增补。涵盖100种国内外特药,28种癌症用药,为肿瘤患者在不同靶点、一线到全线的治疗提供用药保障。

科技之钥解锁文化传播更多可能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时发表主旨讲话。习主席引用的这句经典古语,意思是志同道合的人,即使有山海阻隔也不会觉得遥远,寓意着金砖国家虽相距遥远,但为了共同的目标走到了一起。

华为推出Mate70系列 顾客在门店排长队体验

广州9月12日电(李京统)近日,2024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期间,由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专委会主办、广州互联网协会、上海哔哩哔哩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公益行动计划之网络安全进校园活动(广州站)在广州市天河区的南国学校和泰安小学顺利开展。

2024“地球一小时”中国主场城市活动举行 邓亚萍现场助阵

攀登科技高峰,自主创新是必由之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戴和根表示,新形势下,要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发力点,立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行业特点,开展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研究,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