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简公主调奴视频在线

时间:2025-05-22 17:56:39 作者:国家林草局:多措促进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恢复 浏览量:40104

  两会是外界观察中国政策走向的一个窗口。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三次下团组。边倾听,边互动,同代表委员共商国是时,习近平针对国计民生议题的最新论述,既有哲学思辨,更见战略眼界。

立与破

  新质生产力是今年全国两会的一个热词。不过,3月5日,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却特别谈到了传统产业。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

  新旧之间的统筹,说到底是处理“立”与“破”的关系。

  两年前,同样在全国两会下团组期间,谈到实现“双碳”目标,习近平用一个生动的比喻阐述这对关系:“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

  近年来,到地方考察调研时,习近平多次强调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比如“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再如“抓数字经济、虚拟经济,一定不要忘了实体经济是基础”。

  去年12月,“先立后破”写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之中,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行动指引。

视频:习近平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时强调 积极建言资政广泛凝聚共识 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来源:央视网

近与远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风物长宜放眼量。”

  3月6日,在参加政协联组会时,习近平引用大家熟悉的古语和诗句,强调环保工作的任重道远。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久久为功的事业。当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叠加、新问题与老问题交织,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善于算大账、总账、长远账。

  他曾要求,不能因为经济发展遇到一点困难,就开始动铺摊子上项目、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要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改革与发展,工作千头万绪,利益千丝万缕,遇到两难多难问题,既不能寅吃卯粮,也不能坐以待毙。

  今年在参加政协联组会时,习近平的一段话意涵丰富:“只要看到我们是在往前走着,就要保持定力。而且,不要光批评、指手画脚,而是真正行动、干起来。”

  远处怎么看,近处如何干,字里行间,一目了然。

视频:习言道|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防止一哄而上来源:中国新闻网

共性与个性

  “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谈到,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

  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体现着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中国幅员辽阔,各地资源禀赋、发展程度千差万别,习近平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因地制宜”,其背后都有着深刻的问题导向和现实观照。

  例如,提到新兴产业,他提醒“新兴产业如火如荼。对这个事,亦喜亦忧”,并进一步指出,“忧的是,就怕来个大呼隆,先是一哄而起,最后一哄而散”。

  谈到乡村振兴和产业振兴,他指出,“一个城市是不是就靠一业来发展,那不一定。靠几业,靠什么业,都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根据具体情况去定,不能下单子”。

  今年两会期间,他又强调“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

  致广大而尽精微。立与破、近与远、共性与个性,字面讲的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法论,背后传递的则是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的政绩观。

  |出品人:陈陆军

  |总监制:张明新

  |总策划:俞岚

  |策划:吴庆才

  |统筹:马学玲

  |执笔:阚枫

  |校对:孙静波

  |视觉:倪雯冰

  |中国新闻网“习言道”工作室出品

【编辑:叶攀】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2024全球独角兽榜》发布 大湾区70家企业登榜

【小新的Vlog】第一视角体验2024中关村论坛的实用“黑科技”产品

吴谦称,中方一贯认为,任何国家间的防务合作都不应针对其他特定国家,都不应损害地区和平稳定。中方在南海的有关活动合理合法、无可非议。反而是个别域外国家频繁派遣舰机到南海炫耀武力,拉拢盟友搞针对中方的“小圈子”,甚至拿触发所谓共同防御条约威胁、胁迫中方,这是不负责任的,也是极为危险的。

广西边城凭祥举办东盟美食大赛吸引食客

新能源汽车扎堆充电,刷新了海南电网的负荷纪录。海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海南电网”)统计,2023年、2024年的迎峰度夏期间,海南电网总负荷在“00:00-00:20”时段13次创下新高。

中新健康丨国家卫健委:进一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加快推进医疗服务价格等重点改革

100年多前,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写到,“在西江河口,东起澳门,西至铜鼓洲,可用之地约二百英方里。”意思是可以在这里开发出一片新的天地。

世界看两会丨拉美记者:中国是拉美国家发展的榜样

平陆运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的第一条通江达海的运河工程,也是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项目总投资约727亿元,于2022年8月28日动工建设,施工工期52个月。经过两年建设,一条世界级运河已展露雄姿。(完)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