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sM女王原味网

时间:2025-05-22 22:05:23 作者:时政现场说丨聚焦先进“智”造 “转动”产业链条 浏览量:37114

  地处闽粤赣3省交界的福建省龙岩市,是全国著名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核心区。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福建考察重要讲话和对革命老区工作的要求,龙岩继承发扬苏区精神、长征精神、老区精神,以新发展理念推进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在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富民产业、促进绿色转型、推进红色传承、改善民生福祉等方面积极探索,立足实际抓发展抓落实,成功创建了一批国家级、省级试点示范品牌,为全国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龙岩经验”。

  赓续红色血脉,是龙岩高质量发展的力量之源。闽西革命老区地处山区,在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配置中处于不利位置,基础设施建设面临任务重、资金缺口大双重压力。受资源、区位等因素影响,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困难更多、挑战更大。龙岩坚持弘扬“干革命走前头,抓生产争上游”的优良传统,以攻坚克难的勇气、奋发有为的锐气、敢为人先的志气,做优红色、做足古色、做强绿色、做出特色,实现经济实力持续增强、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基础设施持续优化、绿色优势持续巩固、改革开放持续深化、红色基因持续传承,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龙岩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龙岩拓展提升水土流失治理“长汀经验”和林改“武平经验”,推动水土流失治理和林改工作再出发。实现森林覆盖率79.21%,居福建省首位、全国前列。全市水土保持率从1985年的86.87%提升至94.16%,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取消人工商品林主伐年龄限制等4项创新举措写入国家深化林改方案,建成全国首个革命老区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平台,诞生全国首单林业碳汇指数保险……龙岩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着力在保护和改善环境中实现绿色崛起,推进生态美和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因地制宜,是龙岩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务实之策。龙岩“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多地少是劣势,却成就了其发展现代农业的“特”“鲜”“精”。龙岩有色金属资源丰富,通过“补链”“强链”“延长链”,练就了“无中生有”的本领,抱来“金娃娃”。认清自身长板,发挥比较优势;紧跟时代风潮,深挖未来可能。龙岩立足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做强有色金属、机械装备两大主导产业,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狠抓现代农业、文旅康养等特色产业,打造了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合作求共赢,为龙岩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用好开放这个重要法宝,“沿海能做到的,龙岩也要做到”。龙岩抓住一系列有力政策支持机遇,拥山向海、求新求变。牵手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对口合作样板,联袂厦门特区开启山海协作示范,推动老区与湾区、老区与特区、闽西与世界双向奔赴、合作共赢,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在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迎来更大发展空间。

  始于理想,成于实干,归于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推动高质量发展,根本目的是不断增进民生福祉。龙岩以居民收入稳居全国20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前列的亮眼成绩,把当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龙岩实践将激励更多革命老区,振奋“老区不老”的精气神,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答卷。(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经济日报评论员) 【编辑:梁异】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不负山海:三个“美丽邂逅”的厦门故事

4月30日,四川遂宁,远眺正在建设中的成达万高铁遂宁涪江特大桥。当日,四川成都经达州至重庆万州高铁(简称“成达万高铁”)遂宁涪江特大桥建设工地主塔和架梁建设工作有序推进,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无人机照片)

山西省委原副书记商黎光受贿案一审开庭

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近年来,借助中国传统节日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海内外民众之间相遇相知、交流互鉴的情景,成为许多人心中难忘的回忆。

自觉做勇于担当作为的不懈奋斗者

韶关7月26日电 (记者 蔡敏婕)随着韶关北江港码头前沿2台固定吊同时启动“藤县海顺222”轮、“海成306”轮的集装箱、钢材装卸作业,韶关北江港26日正式开港,该港口投产后将新增年吞吐能力120万吨、集装箱通过能力20万标箱。

两年来首次更新iPad产品,AI加持能否扭转苹果平板下滑局面

“中秋”一词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汉代文献,唐代时中秋风俗在我国北方已流行。唐诗宋词中有很多咏月的名篇,将中秋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故事结合起来,千古流传。

海上一箭八星!中国成功发射天仪41星、星时代-15等8颗卫星

位于保定市阜平县太行深山区的72拐天路全长约12.7公里,宽约7.5米,悉数为沥青路面。这条路起点为阜平县史家寨乡大西店村,终点为与山西省灵丘县交界的北下关村,蜿蜒曲折、地貌复杂、沟壑纵横,沿途共有72道弯,故名72拐天路。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