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舔高跟鞋底视频网

时间:2025-05-23 20:45:18 作者:香港教大公布未来发展计划 冀培养多元化技能学生 浏览量:24434

  中新社香港9月26日电 题:大亚湾核电站向香港供电30年 中电冀参与内地绿能市场

  中新社记者 魏华都

  “我已故的父亲一直对向中国内地供电感兴趣。1978年内地改革开放后,中电集团便开始向广东省供电,到20世纪80年代我们与内地合资兴建大亚湾核电站,此后持续与许多内地企业保持合作。”

  中电集团在20世纪70年代末与中国内地能源市场结缘,是首批进入内地的外资电力发展商。中电集团的主席米高·嘉道理及其子斐历·嘉道理日前在香港接受中新社采访,现年83岁的米高·嘉道理说:“电力是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我们很高兴成为内地经济增长的重要部分。”

9月19日,中电集团主席米高·嘉道理(左)和其儿子斐历·嘉道理在香港接受中新社等媒体采访。 中新社记者 李志华 摄

  中电是内地电力改革的见证者与参与者,2024年对其而言注定不凡。这一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大亚湾核电站向香港供电30周年。访谈中,嘉道理父子回顾了中电参与内地和香港的发展历程。

  “过去40多年,我们和内地在合作中建立了互信,从合作中互相学习、互惠互利,这种合作有利两地民众。我相信这种信任将可以长久下去。”米高·嘉道理说。

  如今,中电集团已成为内地能源业最大境外投资者之一,总投资额约500亿港元,涵盖核能、风力、太阳、水力和燃煤等。

  “与10年前比较,中国增长非常迅速,能源产业更是领先全球,这将产生很多新机会,例如我们正加速投入新能源汽车领域,我们应抓紧这个机遇。”米高·嘉道理说。

  中国提出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并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为此,内地加快部署核电以及其他绿色能源的使用。

  米高·嘉道理认为,内地经济将持续复苏,他对此充满信心,而作为一个体量庞大的经济体,内地经济加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巨大。在绿色能源越来越重要的今天,人们希望减少碳足迹,唯一的方法是使用核能,其价格和产能相对稳定、更符合经济效益,比使用其他可持续能源更可靠。

  斐历·嘉道理补充说,中国目前采用的自主研发的第四代核电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而且安全性得到保证。与欧美国家不同,中国在核领域无疑是全球领头羊,其发展核电具备优势。同时,中电具备管理专长,是可靠的合作伙伴,这在过去数十年与内地伙伴的合作中已经得到证明。

  访谈中,嘉道理父子表示希望未来继续与内地达成合作。斐历·嘉道理透露,除了核电,中电正在研究中国发展绿色氢气的可行性,希望参与中国可再生能源事业,成为其中一份子。

9月19日,中电集团主席米高·嘉道理接受中新社等媒体采访。 中新社记者 李志华 摄

  目前,中电在内地有投资大亚湾核电站和阳江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于1994年投产,是内地首座大型商用核电站,中电股权25%,每年发电量超过150亿千瓦时,营运初期其中七成电量供应香港,2014年底起增加至八成,至今累计输送香港电量达3145亿千瓦时,占香港总用电量的四分之一。

  米高·嘉道理乐见中电核足迹不断扩大,认为大亚湾核电站是一家成功的合资企业,他认为核电是较可靠的洁净能源,希望寻找更多在内地的核能投资机会,并透露中电正与内地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探讨引入更多核能到香港,以帮助香港于2050年实现碳中和。

  谈及目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问题。米高·嘉道理自称是乐观主义者,认为经济正经历周期性演变,一切将会逆转,但某些国家及地区正发生战争,唯一出路是“对话”。斐历·嘉道理期待世界需要重拾多边自由贸易、变得更国际化,与中国合作。

  嘉道理家族扎根香港逾140载。米高·嘉道理已执掌中电57年,但他看来依然神采奕奕。他说:“只要我还能为中电带来价值,我将持续在此工作下去。”(完)

【编辑:曹子健】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生态环境部回应欧盟“碳关税”:避免采取单边行动

心理疏导小组成员、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主任医师肖剑英认为,老年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焦虑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随着年龄增长与身体素质下降,对个人生活控制感的降低。

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副总经理肖星被公诉

资深留学顾问、启德教育华南地区总经理周素琼介绍,与2020年前相比,不少家庭延迟了孩子留学年龄,进而选择了在本土就读国际学校、本科留学的方式;如今就读A-level、DSE香港课程、选择赴中国香港和欧美就读本科的群体也在增加。同时,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为代表的不少合作办学项目也备受关注,这些项目拥有国际化教学环境和更多海外交流机会,在学位认证、求职就业、海外升学等方面展现出明显优势,且对比赴海外留学,费用又拥有极高性价比,继而成为留学市场有效补充。

2024少林考功总决赛开赛 全球逾百习练者角逐“功夫之星”

吴谦表示,11月28日,中韩双方移交43位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及相关遗物。中方派运-20飞机接运英烈回家,并将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安葬仪式。从2014年起至今,双方遵循国际法和人道主义原则,已连续11次交接981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

副部级“老虎”被开,他深耕一地47年

“新兵时候挺优秀的,现在咋没动静了”“研究那些理论,对个人进步没啥用”……面对一些不同声音,徐义坤没有踟蹰观望。他一边坚持阅读各种专业书籍,一边研究整理技术骨干们的笔记。最终,他捧出了一套涵盖本专业大部分岗位的教材。

“一带一路”中俄美术作品展亮相内蒙古美术馆

也从那时起,叶嘉莹开始奔波辗转各地讲学,只为实现书生报国的理想。“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叶嘉莹曾在诗中这样写道。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