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踩踏女王交流网

时间:2025-05-22 16:24:06 作者:从紫禁城到联合国:故宫文创“花”样绽放 浏览量:70296

  中新社上海8月14日电 (记者 王笈)“宝塔乾坤:上海圆应塔遗珍展”14日在上海博物馆东馆开幕,以300件发现于圆应塔的珍贵文物,“重现”古代上海的历史风貌和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位于上海松江区的圆应塔,是上海现存最高的古塔,也是上海清理发现文物最多的古塔。先后发现佛教造像、法器、玉器、铜器、钱币等千余件文物,年代跨度从南朝至清代中晚期,数量之多、品种之繁在全国均属罕见。今年是圆应塔完成建筑修缮和考古发现30周年。

8月13日,“宝塔乾坤:上海圆应塔遗珍展”在上海博物馆东馆举办预展。 中新社记者 张亨伟 摄

  本次展览中,圆应塔塔刹顶部宝瓶和天宫、地宫内的多件代表性文物得以集中亮相。展出的“嵌福禄寿喜盒铜宝珠内胆”,筒壁面镶嵌有银经盒、福禄寿喜铜盒、钱币等,涉及形象包括罗汉、无量寿佛、观音等。此件文物融合儒、释、道,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各种信仰和思想体系和合共生的特质。

  出土于圆应塔地宫的“青田石佛坐像”,是一尊标准的大都地区14世纪中叶藏-汉式风格造像。此佛像肉髻高耸,宽肩挺胸束腰,莲花座底刻铭“大都佛儿张造”。据介绍,大都指元朝首都,即如今的北京,“佛儿张”为张姓造像者的谦称。这种造像风格又被称为“西天梵像”,是尼泊尔艺术家阿尼哥及其汉族弟子将尼泊尔、藏地与汉地3种佛教造像风格相融合所创立的,后成为元大都造像及皇室造像的规制。

  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表示,圆应塔珍藏文物重现于世,从工艺技术、心理观念、人文风貌等方面展现了江南文化的历史方位和独特魅力,是古代上海市镇发展、文化繁荣、生活雅致的重要实证。(完)

【编辑:王祎】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看图学习·改革为人民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总书记指明方向

她后面的墙上,挂着由河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河北省军区政治工作局联合颁发的“英雄航天员之家”的牌匾。面前桌子上,摆放着一张合影。这是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后,蔡旭哲第一次回家过年时和家人一起拍的照片。

遇见福建:朱熹故里五夫古镇探幽

当天的理事大会还审议通过了《关于河南海外联谊会与河南省海外交流协会合并的决议》和新修订的《河南海外联谊会章程》,选举产生河南海外联谊会新一届理事会领导机构。(完)

“盐值”拉满!俯瞰连云港1.5万亩盐田

吐槽大会4

搭平台促交流 江苏推动养老服务产教融合发展

一是强预警。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在城市防灾减灾中的作用,搭建部门协同联动、信息共建共享的预报预警平台,进一步落实直达基层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实现对重大灾害事故发生、风险防控、应急处置、供水供电和灾害恢复重建等全链条监测预警,让预警信息防在大灾之前、抗在第一时间、救在关键环节,提高城市对灾难风险的动态感知和应对能力。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