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湘香女王视频在线播放

时间:2025-05-26 02:58:56 作者:文化强国建设谱写时代华章 浏览量:61718

  中新网宁波3月24日电(林波)在浙江宁波,有这样一家咖啡馆,咖啡馆工作人员都是社区志愿者,平均年龄达到70岁,也被称为宁波“最老”咖啡馆。

  这家名为“乐活老闺蜜”的咖啡馆就坐落于宁波市海曙区南门街道万安社区。近日,笔者实地探访该咖啡馆,了解“最老”咖啡馆背后的“享老”故事。

  如果没有这家咖啡馆,那么万安社区居民龚浓娣每日的生活是:早上去社区跳舞,中午回家午睡,晚上再和好友一起散步。

龚浓娣(右一)制作咖啡现场。 林波 摄

  “虽然平淡,但也安稳,偶尔也在想能不能找点事情做。”龚浓娣出生于1950年,日常生活比较规律,“其实我对咖啡非常喜欢,孩子们也喜欢,所以社区推出咖啡制作课程后,我第一时间报名了”。

  据南门街道万安社区党委书记徐剑英介绍,这里原来是城市书房,2023年10月,一家爱心企业捐赠了一台咖啡机,“在居民的建议下,我们把这里改造成了‘书咖’,征集老年居民志愿者担当咖啡店服务员,并开展相关培训,还为志愿者办了健康证”。

  “乐活老闺蜜”咖啡馆于近日正式开业。目前,这家咖啡馆每杯咖啡的售价为9.9元人民币,咖啡馆的收益将全部纳入社区共富基金,用于支持社区建设。

  对于龚浓娣而言,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一份志愿服务,更是她养老生活里的“一道光”。

  “很开心,和喝咖啡的年轻人在一起觉得自己也变年轻了,也不惧怕老去,每天都期待明天的到来。”龚浓娣笑着说,做咖啡并不难,难的是进行拉花创作,目前她也有了新的奋斗目标——努力提高拉花技能。

  随着老龄化不断加剧,中国面临着多重养老挑战。如何“快乐优雅地老去”成为民众关心的热点话题。

赵静宜(右一)为客人端上咖啡。 林波 摄

  “养老”更“享老”,这是咖啡馆工作人员赵静宜的生活观。

  “我很享受这样的生活状态。”平日里,65岁的赵静宜很喜欢和年轻人交流,听他们分享最近热门的“网络梗”,学习一些网络用词,“人虽然老了,但心态上还想紧跟时代潮流,做一个时髦的老年人”。

  “被肯定很开心。”偶尔,也有年轻人拉着赵静宜拍照合影,夸她做的咖啡味道好,拉花的样子很帅气,“被肯定被认可,内心很激动,这也是我服务的意义所在”。

  “在乐活老闺蜜咖啡馆,喝的不仅仅是咖啡,喝的也是一种温情和陪伴。”徐剑英表示,目前,该咖啡馆共有28名志愿者,平均年龄达到70岁,他们也将更注重提供多样性的活动和服务,满足老年人对生活的多元化需求。

  80岁的林仲福是这家咖啡馆的新晋粉丝。

  “喝一杯咖啡,和三五好友聊聊天,再结伴打泰拳,老年人也要活出自己的生活节奏。”在林仲福看来,尽管他的身体在老去,但心态却越活越年轻。

  小小的咖啡馆承载着平淡生活里的热爱,关于咖啡馆里的“享老”故事并不止于此。

  在上海,同样有家咖啡公益馆,店员都是退休老人,在这里不仅能喝到专业级别的咖啡,还有智能手机操作、钢琴弹奏等培训交流,或者根据老人们的需求提供法律、养老各方面的咨询,搭建起老有所为的平台。

  透过这些咖啡馆,可以看到,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快乐优雅地老去”成为越来越多老年人的追求。他们不再囿于传统的养老方式,他们乐于体验生活的各个方面,喜欢尝试新事物,通过参与各种活动,使生活充满丰富的色彩,让晚年时光变得更加绚丽多姿。(完)

【编辑:姜雨薇】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憨态十足 秦岭大熊猫乐享秋日时光

湖南省纪委监委驻省委统战部纪检监察组原组长李超(副厅级)涉嫌受贿一案,由湖南省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日前,湖南省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贿罪对李超作出逮捕决定。该案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两会速递)全国人大代表赵治海:建议推动与非洲国家共建杂交谷子联合实验室

他历任阿克苏地区供销社党委副书记、主任,阿瓦提县委书记,阿克苏地区行署党组成员、副专员,阿克苏地委委员、行署党组成员、阿克苏市委书记,阿克苏地委委员、行署常务副专员,阿克苏地委副书记等职。

香港失业率维持2.9% 各行业失业率处于低水平

阿齐兹说,“中国的文学作品具备国际水平,但翻译质量太重要了。翻译就像桥,如果质量不行,就无法将好作品送到阿拉伯世界,甚至破坏了作品本身,也破坏了中国形象”。在他心中,优秀的翻译家要拥有非常全面的能力,深厚的语言功底只是基础,还需要具备精湛的文学水平。

工信部:高级自动驾驶技术有望实现新的重大突破

看好东博会带来的机遇,巴西巴中友好合作协会副会长江弘牵线搭桥,邀请巴西经贸代表团参会,他还计划投资4亿美元,在广西建设大宗商品贸易平台,助巴西企业开拓中国—东盟市场。

聚焦“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进程” 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第16届论坛在平潭举办

元丰四年(1081年),苏轼四十六岁。在黄州友人帮助下,寓居临皋亭,躬耕东坡。他跟朋友说:“某见在东坡,作陂种稻,劳苦之中,亦自有乐事。有屋五间,果菜十数畦,桑百余本,身耕妻蚕,聊以卒岁也。”可见,苏轼躬耕东坡后,一改初来时“画叉挑钱”的困厄窘境。他自耕自种,自娱自乐,物质条件得到改善,精神也获得了安顿之所。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