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sm女王微信

时间:2025-05-22 12:30:49 作者:医保钱包开通地区再扩容,22省227个地区实现跨省共济 浏览量:63461

  【新闻随笔】

  最近,大学陆续发放录取通知书。不少考生在社交平台分享录取情况,从中不难感受到高校专业“冷”“热”切换之快。总的来说,土木工程、外语、金融、对外贸易、管理类等曾经热门的专业在近几年遇冷,高招录取中不同程度遭遇降分,有的学校甚至不得不选择缩招。而反观一批新工科专业则“高分出道”,表现火热,成为不少高分考生的首选。

  昔日的“热门”爆冷,过去不曾被关注的专业成功翻红,对于高校专业的冷热切换,人们虽已不再新鲜,但依然对该话题保持着关注。从高招季到就业季,关于高校专业的新闻总能引起不小的讨论。人们试图从各种蛛丝马迹中感知风向的变化,并以此修正自己的选择,包括但不限于家中考生的志愿填报、职业赛道的选择。

  专业本身并无绝对的冷热之分,公共话题中所言的专业冷热,其实更接近于反映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度的指标,更直白地说,也即就业前景。而这又与专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度息息相关。当一个专业的发展顺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大且容纳能力强,那么自然就会吸引更多人报考,并最终表现为走高的报考人数和录取分数线,也即“热”。反之亦然。

  仅以就业前景来对一个专业作出定义,当然是片面的。不过,在当前就业竞争激烈、求稳心态强烈的现实背景下,人们对专业的选择赋予就业前景这个指标以更高的权重,似乎也无可厚非。只是,“追高”总有“踩空”的风险。任何专业和行业发展都有自己的周期,当初的热门专业不一定在几年之后还是“香饽饽”。特别是,科技创新带动经济社会加速发展与变革,可以预见的是,与之相关联的专业调整也将更加频繁和显著。

  尽管人们对于所学专业与所从事职业强对应的思维惯性依旧存在,但事实上,过去那种一考定终身,考什么干什么的时代早已过去。当今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催生而出,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发展持续颠覆着我们对职业的认知和想象。在未来的竞争中,大学几年所积累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固然重要,但高阶的认知能力、学习迁移能力、通融见识、宽广视野等可能更能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

  因此,对于学生来说,与其焦虑专业选择,不如重新思考并设定自己的成长目标与规划。以专业为基,但又不为其所限,在关注就业的同时更关注个人长远发展,尽可能拓展个人未来发展空间。

  对于高校来说,则有必要进一步优化专业设置和调整,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帮助学生打下深厚的基础,积极回应专业焦虑背后人们对高质量教育的强烈需求和期待。此前,不少高校公布了本科生转专业“新政”,进一步放宽了专业选择的相关限制,比如允许院内专业自由选、转出学院不受限制;转出“零门槛”且可转多次等。这些充满弹性的调整将有助于打破专业间的壁垒,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和容错空间,让他们拥有更多实现自主发展和个性化成长的机会。如何进一步畅通专业间流动,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加强通识教育,等等,显然,等待我们破解的难题,还有很多。

  (光明日报 作者:莫洁) 【编辑:陈海峰】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襄渝铁路、达成铁路启动2024年第一阶段大修集中修

漳州2月24日电(林桂芬 卢志军 曾晨)23日晚,元宵佳节到来之际,“福龙献瑞”芗城区第三十三届基层灯谜会猜活动在福建漳州古城文庙泮池举行。

3.15零距离!建信信托3·15消保宣教走进特教学院

“在与社会、外界不断接触、碰撞的过程中,他们慢慢意识到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想过什么样的生活,逐渐形成清晰的自我概念与自我画像。”高艳谈到,“‘上岸’其实是年轻人心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心理需求”。

国务院印发《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

南昌3月27日电(记者 吴鹏泉)消费领域改变消费方式、民生领域加快融合应用、生产领域融入实体经济……记者连日来采访了解到,5G正加速赋能江西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深入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我在贵州修古建 | 修着修着,镇远北极宫有了新发现!

“我喜欢旅行,就剩西藏没去过,希望有机会去一趟西藏。现在铁路修到林芝了,离这边内地已经不远了。”在方汉奇看来,旅行能提升对人文社会、对历史的了解,是很好的积累。行前他会提前看档案材料,到了现场遂能游刃有余。

黎巴嫩首都遭轰炸 以色列持续在多地发动袭击

在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沈浩看来,虽然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数字人融合的构想勾勒出一幅极具前景的未来画卷,但仍存在隐私与安全、法律和伦理以及经济架构可持续性等方面的问题。“相信通过跨学科合作和产学研持续创新,我们将携手迈进一个更为丰富多元、充满活力的数智未来。”(完)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