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脚论坛彩琳

时间:2025-05-22 18:49:17 作者:端午节“中药香囊”成兰州年轻人搭配“新宠” 浏览量:78226

  中新网成都2月20日电 (单鹏)四川报业博物馆20日在成都开馆,即日起向社会公众开放。

四川报业博物馆在成都开馆。(单鹏 摄)

  四川报业博物馆坐落在成都历史悠久的锦江文化街区,馆内分为四川报业发展主题展、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主题展两大展厅和《烟火巴蜀》主题影像展区,首批展示了四川报业发展的相关文献资料、影像资料、采编用具、印刷设施设备等360多件。

观众在四川报业博物馆参观。 (单鹏 摄)

  四川报业发展主题展回顾了19世纪末以来巴蜀大地的报业发展历程。从展览可知,近代四川报业的发端与宣传维新思想有着很大关联。1897年,四川近代第一报《渝报》在重庆创办,这份报纸由维新知识分子、四川富顺人宋育仁创办,以救亡图存为己任。1898年,宋育仁在成都创办《蜀学报》,这是成都近代第一报,也是四川维新派的主要宣传阵地。1898年,四川近代第一家日报《渝州新闻》创办,同样以宣传变法维新为宗旨。

  进入20世纪,四川地区报业迎来快速发展。1900年在成都创立的《算学报》是一份专门介绍自然科学的报纸,也是成都第一张科学性报纸。随后四川大地陆续出现了《川报》《新四川日报》《成都快报》《华西日报》等关注时政、社会的新闻报刊。1922年,四川党、团组织早期重要创建人及领导人王右木在成都创办《人声》,这是四川第一份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首要任务的革命刊物。值得一提的是,红军长征途经四川时坚持出版报纸,这些报刊被称作“长征红报”。

  抗战开始后,四川报纸数量极大增长,集中为抗战呐喊。1937年,中共党员张秀熟代出川将士起草的《告四川各界人士书》经中共组织同意后,交予刘湘认可,以《告川康军民书》为名在《华西日报》发表,成为川军出川抗战的宣言书。

  新中国成立后,四川报业扎根广袤大地,在服务大局、服务人民、传播先进文化、正确引导舆论的奋斗中不断成长。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主题展和《烟火巴蜀》主题影像展两大展览凝聚了新中国成立后巴蜀大地建设发展的时代缩影,体现出报业对社会沧桑巨变和新时代发展辉煌成就的生动记录。

  “我们将努力打造一座不断‘生长’的专业博物馆,一个共建共享的文化空间。”据四川报业博物馆负责人介绍,四川报业博物馆将与四川乃至全国的报业和文博界同行携手共建,通过互动体验、数字展览、传媒研学等多种方式,探索更多的博物馆“打开方式”,搭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连通业界与学界的园地,呈现报业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最新成果。(完)

【编辑:黄钰涵】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倾听民营企业家心声 激活中国民营企业“一池春水”

作为一个悲观主义者,她曾不相信有救赎,因而早年间写的一些东西里,总是包裹着一种否定的姿态。随着年龄增长,这种尖锐的笔触逐渐变得柔和。

深圳加速布局“天空之城” 争创国家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

中国南极秦岭站是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也是第三个常年考察站,于2024年2月7日开站。秦岭站主体造型设计理念源于郑和下西洋使用的南十字星导航,建筑面积5244平方米。秦岭站采用轻质高强的建筑技术与材料,可以抵抗零下60摄氏度的超低温和海岸环境的强腐蚀。

2024佛山秋色赛会成果展举行 推动非遗传承发展

3月12日下午,2024年研考国家分数线发布。对比2023年研考国家线可以发现,哲学、法学、体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医学、会计、交叉学科等学科门类分数线均有所上涨,教育学、艺术学、工学、农学、军事学等学科门类分数线与上年持平,另外,经济学分数线较上年有所下降。

140余部新片亮相广州 提前锁定年内各大档期

记者:系列原创手工书获得了哪些海内外认同?如何以敦煌文化手工书为“桥”,促进中西方文化艺术“美美与共”?这对当今中西方交流有何启示?

习言道丨这“两张报表”为何如此重要?

只是,在如今这个时代,如此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似乎已经不再被大多数喜爱“短平快”音乐的年轻人关注。卢冠廷的新专辑出版后,迅速获得了业内人士的好评,但在互联网上,这些歌曲的收听数量并不算太高,在某音乐软件上,这张专辑中获得评论最多的一首歌就是他和李宗盛合作的这首《生命的源头》,它也仅仅收获了百余条评论,热度不到很多“神曲”的零头。不过,卢冠廷和老友们似乎已经不再关心这些。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