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踩踏丁丁

时间:2025-05-26 03:10:35 作者:第十五届运动会群众比赛(航空)模型项目预赛在四川北川开赛 浏览量:90122

  【解说】沈阳马拉松作为中国标杆性马拉松赛事之一,是东北亚地区具有代表意义的城市马拉松,也是沈阳市最重要的体育文化活动之一。9月17日,2023沈阳马拉松(以下简称 “沈马”)鸣枪开跑。据大赛组委会统计,本届“沈马”参赛人员较2019年增加5000人,总规模达到2.5万人。同时,来自7所高校的近3000名大学生志愿者为本届“沈马”的赛事保障工作贡献力量。

  【同期】中共青年团沈阳市委员会青年志愿者工作部部长 李午阳

  我们青年志愿者也想通过自己辛勤的努力和付出,为我们向外界展示我们这座城市的良好精神面貌,同时也体现我们沈阳这座城市的友好和青年的有为。

  【解说】来自美国的伊美华和来自伊朗的马苏美是中国医科大学的留学生,在志愿者服务队伍中担任翻译工作,她们表示,通过志愿者服务帮助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马拉松选手,尽管工作辛苦但非常值得。

  【同期】留学生志愿者 伊美华

  很高兴以一个外籍志愿者的身份出现在这样的一个大型的、国际的一个比赛上,然后也希望通过自己的一份力量去促进文化交流,然后去帮助更多的来自世界各地的马拉松选手。

  【同期】留学生志愿者 马苏美

  希望大家能多多来沈阳看看,多多看到沈阳的美丽和热情。

  【解说】经过2个多小时的比拼,最终来自埃塞俄比亚的选手比组内以2小时13分31秒的成绩获得全程马拉松男子组冠军。男子选手许王获得全程马拉松项目中国籍男子组第一名。辽宁选手白丽以2小时32分左右的成绩,打破赛会纪录,获得全程马拉松项目中国籍女子组第一名。

  【同期】中国选手 白丽

  第一次跑咱们本土的马拉松,有幸回到咱们辽宁,我感觉自己的体育生涯也就是如此吧,能为咱们本地的选手、咱们家乡来争得这个荣耀。

  【解说】本次“沈马”期间,组委会特地将沈阳多种口味的鸡架集合在一起,引入“沈马”前期会展活动马拉松博览会(以下简称“马博会”),并在比赛当日的“沈马”各项目终点,设置鸡架摊位供参赛选手享用。此前,据新华网体育测算,2019年“沈马”期间,交通、住宿、餐饮、观光购物等带动直接经济消费达1.54亿元。2020年国内首创“沈马”嘉年华,为期26天,创造多项重大突破并助力消费。今年,为期三天的“马博会”不仅为参赛选手增添了参与感和趣味性,也为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同期】北京中瑞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连杰

  其实马拉松是一个产业平台,它所要融合的东西和主要展示的内容是非常多元的,它就像一个百变魔方,看什么样的行家里手能够把这个魔方驱动到它的最佳状态,我们通过各种各样的互动交融,从一天的比赛扩容到了三到四天的一个产业互动的一个契机,通过联合赞助商和地方的农贸特产,通过联合地方的特色美食,将我们的时尚,将我们的健康,将我们的共享等相关的理念通过这个产业平台传播出去。

  【解说】据介绍,创办于2015年的沈阳马拉松,首届赛事便夺得中国田协“铜牌赛事”称号。近年来,“沈马”赛事规模及赛事影响力逐年攀升,2016年获中国田径协会“银牌赛事奖”,2017至2019年连续三年荣获“金牌赛事奖”;2020-2021年“沈马”连续两年荣获世界田联“标牌赛事奖”,标志着“沈马”正式进入世界级田径赛事。2023沈阳马拉松力争晋级为世界田联“精英标牌”赛事,晋升“中国马拉松最具传播影响力赛事”。

  王艺霖 沈阳报道

责任编辑:【卢岩】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中新教育丨2024年教育部内地与港澳高校师生交流计划启动

春节期间,昌江区组织多家陶瓷电商企业利用春节消费热点积极参与“2024年全国网上年货节”,鼓励和指导企业从市场物资保障、促销优惠、消费品供给、快递物流支持等多方面保障“春节不打烊”,将景德镇陶瓷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其间昌江区陶瓷电商销售额超过500万元。

【小新的Vlog】和小新一同感受东川泥石流汽车越野赛“猛兽呼啸”

一碗美味可口的莆田卤面,也连着莆田人缕缕乡愁与家国情怀。“莆田卤面还有一个比较好听的名字,叫缠缠绵绵。”加拿大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叶峰不仅爱吃莆田卤面,还擅长做这道美食。

“银杏”成为11月影响海南省的最强台风

中新健康 | 国家疾控局积极推进重大传染病规划编制工作

这位生于1976年3月的工学博士,现年48岁。他曾长期在湖北工作,2019年12月首次跨省份调动,出任宁夏石嘴山市委副书记,2020年1月任市委副书记、市长,2021年12月出任中卫市委书记。此番再度跨省份任职,他晋升为副部级官员。

国家发改委: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

国之重器也能点亮生命之光。重离子加速器主要用于核物理技术前沿研究,但科学家们发现它在很多领域都能有广泛的应用,比如癌症治疗。从物理学到高端医疗器械研制,面临着很多难题。二十多年跋涉,终于实现了国产技术零的突破。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